养生人群

淋病有哪些症状 淋病是怎么回事

一、分类:

1.单纯型淋病 即无合并症的淋病患者。

男性急性淋病:

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平均2~5天。开始尿道口灼痒、红肿及外翻。排尿时灼痛,伴尿频,尿道口有少量黏液性分泌物。3~4天后,尿道黏膜上皮发生多数局灶性坏死,产生大量脓性分泌物,排尿时刺痛,龟头及包皮红肿显著。尿道中可见淋丝或血液,晨起时尿道口可结脓痂。伴轻重不等的全身症状。

男性慢性淋病:

一般多无明显症状,当机体抵抗力减低,如过度疲劳、饮酒、性交时,即又出现尿道炎症状,但较急性期炎症轻,尿道分泌物少而稀薄,仅于晨间在尿道口有脓痂黏附,即“糊口”现象。

由于尿道长期存在炎症,尿道壁纤维组织增生而形成瘢痕,前尿道形成多处瘢痕时,使分泌物不能通畅排出,炎症易向后尿道、前列腺及精囊扩延,并发前列腺炎、精囊炎,甚至逆行向附睾蔓延,引起附睾炎。排尿终了时尿道中常混有来自后尿道的淋菌,因此,后尿道炎和前列腺炎又为前尿道炎的传染源。由于前列腺和精囊的分泌物排人后尿道,并不断刺激后尿道,使其不断增厚,反过来又影响腺管引流不畅。这样相互影响,促使淋病病程迁延,不易治愈,并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女性急性淋病:

感染后开始症状轻微或无症状,一般经2~3天的潜伏期后,外阴部首先发炎,自觉瘙痒,行走时疼痛,相继出现尿道炎、宫颈炎、尿道旁腺炎、前庭大腺炎及直肠炎等,其中以宫颈炎最常见。70%的女性淋病患者存在尿道感染。淋菌性宫颈炎常见,多与尿道炎同时出现。

②女性慢性淋病:

急性淋病如未充分治疗可转为慢性。表现为下腹坠胀、腰酸背痛、白带较多等。

③妊娠合并淋病:

多无临床症状。患淋病的孕妇分娩时,可经过产道而感染胎儿,特别是胎位呈臀先露时尤易被感染,可发生胎膜早破、羊膜腔感染、早产、产后败血症和子宫内膜炎等。

④幼女淋菌性外阴阴道炎:外阴、会阴和肛周红肿,阴道脓性分泌物较多,可引起尿痛、局部刺激症状和溃烂。

2.有合并症型淋病

即伴泌尿生殖系合并症的淋病患者。

①淋病合并症前列腺炎和淋病合并症精囊炎:如精囊受累,精液中可混有血液。并发前列腺炎时,会阴部疼痛,直肠指诊前列腺肿大、疼痛,精囊腺肿大。

②淋菌性附睾炎与尿道球腺炎:附睾疼痛、肿大及触痛。并发尿道球腺炎时,会阴部可触及肿大腺体,患者感不适或钝痛。并发急性附睾炎时,阴囊红肿、疼痛,附睾肿痛,精索增粗。

③淋菌性包皮龟头炎:脓性分泌物的刺激可引起龟头和包皮炎症。

④腺性尿道炎、潴留囊肿、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及包皮腺脓肿:前尿道的隐窝及腺体可受侵犯,称为腺性尿道炎。这些腺体如被堵塞,可形成潴留囊肿,囊肿破裂后可形成尿道周围囊肿。尿道旁腺或尿道周围炎症可向阴茎海绵体扩延,常并发淋巴管炎、单侧或双侧腹股沟淋巴结炎。阴茎系带两侧的包皮腺也可被累及而形成脓肿。

①淋菌性前庭大腺炎:前庭大腺开口处红肿、向外突出,有明显压痛及脓性分泌物,严重者腺管口被脓性分泌物堵塞而不能排泄,形成前庭大腺脓肿,有明显疼痛,行动时感困难,可伴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

②淋菌性尿道旁腺炎:挤压尿道旁腺处有脓性分泌物从尿道外口流出。

③淋菌性肛周炎:阴道分泌物较多时可引流至肛周和会阴引起炎症。

④淋菌性盆腔炎性疾病(gonococcal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GPID):包括急性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继发性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和盆腔脓肿等。10%~15%的淋菌性子宫内膜炎可上行感染,发生淋菌性盆腔炎、输卵管炎、卵巢炎、附件炎及宫体炎。可引起输卵管阻塞、积水及不孕。如与卵巢粘连,可导致输卵管卵巢脓肿,一旦脓肿破裂可引起化脓性腹膜炎。66%~77%的盆腔炎多发生于月经后,主要见于年轻育龄妇女。典型症状为双侧下腹剧痛,一侧较重,发热、全身不适,发热前可有寒战,常伴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患者多有月经延长或不规则阴道出血,脓性白带增多等。

3.泌尿生殖器外型淋病

1)淋菌性结膜炎:多见于新生儿和成人,结膜充血、水肿,有脓性分泌物,严重者可致角膜溃疡和失明。新生儿在分娩通过产道时引起淋病性结膜炎,在出生后1~14天发生,表现为双眼睑明显红肿,有脓性分泌物溢出,如未及时治疗,可累及角膜,形成角膜溃疡和角膜白斑,导致失明。

2)淋菌性咽炎:多无症状,有症状者可表现为咽喉部红肿、水疱、脓疱和脓性分泌物。

3)淋菌性直肠炎:多为肛门瘙痒和烧灼感,排便疼痛,排出黏液和脓性分泌物,直肠充血、水肿、脓性分泌物、糜烂、小溃疡及裂隙。

4)淋球菌性腹膜炎单侧或两侧下腹部疼痛,少数为转移性下腹部疼痛,但较其他腹膜炎轻。常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痛,既往在半年内常有类似症状。有不洁性接触病史。

5)淋病性关节炎:多累及膝、踝、肘、腕和肩关节。 2/3表现为游走性不对称性关节炎,约1/4表现为单关节痛。关节炎时关节红、肿、积液或积脓,可引起骨质破坏和关节强直。常伴滑膜炎和腱鞘炎

4.播散型淋病 即播散性淋球菌感染,占淋病患者的0.2%~1.9%。低中度发热,体温多在39℃以下,可伴乏力、食欲下降等其他症状。

5.淋病后综合征(postgonorrhea syndrome,PGS) 指淋病治疗后实验室检查阴性而仍有某些症状或体征者。有尿道炎样、前列腺炎样症状。

二、诊断标准:

淋病的诊断必须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才能作出。

    (一)发病原因

传染途径:

1、通过性接触传染

成人特别是男性淋病99%-100%属于性交传染。传播速度快,而且感染率很高,感染后3-5天即可发病。感染人群中以青壮年为主。

目前,我国以暗娼为主要传染源。调查资料表明,在淋病患者中男女一次性交感染率为22%-35%;男女双方感染率是男性易于传染给女性。

2、非性接触传染

此种情况较少,主要是接触病人含淋病双球菌的分泌物或被污染的用具,如沾有分泌物的毛巾、脚布脚盆、衣被,甚至于厕所的马桶圈等均可传染。特别是女性(包括幼女),因其尿道和生殖道短,很易感染。

病原体:

    1.发现 1879年,奈瑟从35例急性尿道炎、阴道炎及新生儿急性结膜炎病人的分泌物中,分离出淋病双球菌。1885年,Bumm在人、牛或羊的凝固血清培养基上培养淋球菌获得成功,将菌种接种于健康人的尿道内也可产生同样的症状。至此,淋球菌是淋病的病原体的结论始告成立。

2.形态与染色 淋球菌呈卵圆形或豆形,菌体长0.6~0.8µm,宽约0.5µm。常成对排列,邻近面扁平或稍凹陷,像两粒豆子对在一起。无鞭毛,不形成芽孢。在急性感染的机体内,其形态较典型,多位于细胞浆内。慢性期则在细胞外。淋球菌革兰染色阴性。用碱性美蓝染色时,菌体呈蓝色。用Pappehheim Saathof染色时,菌体呈红色,背景为天蓝色,十分清晰。

淋球菌在人工培养基上有五种不同的菌落形态,分别称为T1,T2,T3,T4,T5,其中T1和T2有毒力,T3和T4无菌毛,不能感染人类。

3.菌体结构 淋球菌的致病主要与菌体外面的结构有密切关系。淋球菌外面结构为外膜,外膜的主要成分为膜蛋白、脂多糖和菌毛。膜蛋白可使淋球菌黏附于人体黏膜上,通过细胞吞噬作用进人细胞,在细胞内大量繁殖,导致细胞崩解,淋球菌扩散到黏膜下层引起感染。菌毛易黏附于子宫腔和口腔上皮细胞表面,有致病力及传染性。

4.培养与生化特性 在含有动物蛋白质如血液、血清、蛋黄、腹水等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培养的适宜温度为35~36℃,适宜pH为7.5,需要在5%二氧化碳的环境中培养。

在人体尿道中可使葡萄糖发酵,但不能使果糖发酵,因此,可利用这一特性作葡萄糖发酵试验,以与脑膜炎双球菌鉴别。淋球菌不产生靛基质及硫化氢,在生长过程中可产生氧化酶,这在早期鉴定有一定意义。

5.营养分型 根据淋球菌培养时所需要的氨基酸和核酸营养基础,可将淋球菌分为35个营养型,其中Arg、Hyx、Ura型淋球菌可引起无症状淋病及播散性淋病,对血清具有抗力,但对青霉素及其他一些药物则敏感。

上一页1/2下一页
猜你喜欢
点击此处文章分页按钮可以快速定位到想看的内容哦~
点击文章图片也可以跳转到下一页哦~
相关阅读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