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

  提起艾灸,很多有过灸疗经验的读者伴侣首先想到的是艾灸被大夫拿着熏患处,或者艾柱被点燃后附在其他媒介上固定熏灸”。可是,日前了解到,一种被称之为活动灸法的灸疗方式正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

  活动灸法是现代针灸专家从清代的太乙神针等疗法中创编而成的。这种方式结合了传统灸疗、按摩、中药外治等方式的长处。

  与传统的太乙神针、雷火针等灸法比拟,活动灸法具有三大特点:第一,活动灸法在实施灸疗的过程中融入了旋转揉按的按摩手法,使艾灸更具有渗透力,所以患者的灸感反映更迅速。第二,活动灸法所用的棉布之中含有多种中药,医者在施治的过程中,艾灸的热力与棉布中的药力同时透达到患者的体内,使得功能更为显著。第三,活动灸法简洁矫捷,施治时,医者凭借自身的手感、经验及患者的耐受程度进行适当及时的调节,患者也易于接纳和共同治疗。

  活动灸法的灸药制备及操作方式如下:

  1.灸药制备:多用以下二方,亦可按照病证自行配方。

  方一:红花、片姜黄、丝瓜络、葛根各9克。

  方二:红花、片姜黄、丹参、灵仙各12克。

  将配方药物粉碎后,置于陈醋(各地产均可)250克中浸泡30分钟~2小时以上,滤去药渣,制成红花液。另据穴区巨细,取(30~70)×(5~10)平方厘米大的棉布一块,并浸泡在药液里,浸透后取出晾干,把布6折,呈长方形,备用。

  2.具体操作:取市售清艾条3支,均点燃。先取1支,将点燃端用棉布紧裹,在所选穴区,施旋转揉按手法,手法为施术者拇食指捏住包紧的棉布艾条,对准穴位或患处,重力1千克摆布。先作上下按压搓揉,再向左或向右捻转360度,重复进行,以患者感应穴位处温热胀麻为度,再换另一支燃着的艾条,如此施灸,每灸1次为1壮。按照病证进行补泻。逆时针旋动,每穴3~5壮为泻;顺时针旋动,每穴4~6壮为补。每穴一般灸3~6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上一页1/2下一页
猜你喜欢
点击此处文章分页按钮可以快速定位到想看的内容哦~
点击文章图片也可以跳转到下一页哦~
相关阅读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