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网首页 | 四季养生 | 节气养生 | 养生人群 | 女性保健 | 中医养生 | 针灸推拿 | 运动养生 | 瑜伽 | 太极 | 明星养生 | 养生减肥 | 养生丰胸 | 茶道养生 | 养生文化
首页 > 社会万象 > 正文

汉服与传统文化 汉服和唐装的区别

发表日期:2016-01-14 08:25:17 | 来源 :中医养生网 | 点击数: 次

微信文爱聊天记录,吻女同学脚,中国留学生罗马失联过程

 日本有和服,韩国有韩服,越南有长衫,印度有纱丽……当这些服装作为一国之服,展示着一个国家的魅力时,中国究竟该以怎样的着装形象示人呢?[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3278487_1.html/ ]

 

 

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都有自己的鲜明的民族服饰,遇到节日可以庄严的穿出来,我们汉族服饰呢? 西装?还是身上的休闲?看到08奥运,我们穿着汉服大声朗读孔子的<论语>时候,心中的自豪油然升起.提倡汉服不等于返古,不等于妄自尊大故步自封,我们只是借着汉服提醒自己,作为汉族的一分子,我们有义务为我们文化的传承作出贡献·

 

韩国人和日本人就是这样对待民族服装的,他们在一些重大场合,依然严谨地穿着传统服装,有时也不辞穿着传统服装都上街头。传统服装是他们最高雅、最昂贵、最珍视、最自豪的服装,他们从这些服装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文明,看到了永远不灭的信念!他们没有更改,更改后也许潮流,也许现代,也许文明,但是他失去了传统.我们的传统在哪里?是经过改装的唐装?还是礼仪小姐的旗袍?日本和韩国继承发扬了我们的文化,而作为发源地的我们却撇弃了....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汉服才是中国的传统服饰,“唐装”其实就是满清旗装马褂的变种!
——汉服复兴,势在必行!

汉服,是中国华夏民族(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又称为华夏衣冠、汉装、华服,主要是指公元17世纪中叶之前,华夏族(汉族的先民)以民族文化为基础,形成的具有民族特点的服装饰体系,即明末清初以前汉人所着的、具有浓郁汉族民族风格的一系列民族服饰的总体集合。

汉服历史悠久,自商周时期到明朝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中,汉族的服饰制度没有大的改变,华夏族(汉人)一直穿着汉服。一直到三百多年前的清朝初年,这一服饰制度才崩溃。

汉服象征着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并且深刻影响了整个东亚地区,日本、韩国的民族服装都是从汉服演变而来的。汉服不能与“唐装”、“和服”相混淆。

汉服最早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一直传承到明代,连绵三四千年,华夏人民(汉族)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自炎黄时代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代的规范制式,到了汉朝已全面完善并普及,汉人汉服由此得名。汉服自身内部体系非常完备,历经千年的发展,服制成熟,不仅本身种类丰富而且配饰是也非常繁多丰富。汉服的款式、形制、用料、剪裁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着明显的不同,但主体部分相同。

在中国传统社会,衣冠服饰被视为“治天下”之道。“黄帝、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是说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圣的。汉服还通过儒家和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汉服”一词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这里的“汉”是指汉朝的服装礼仪制度,即《周礼》《仪礼》《礼记》里的冠服体系,因为汉朝的礼仪制度由汉高祖的太常叔孙通依据夏商周三代礼仪制度所制定。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儒教神道设教的一部分。“乗殷之辂,服周之冕”是儒家治国思想的要义。因此后来各个华夏朝代均宗周法汉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于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汉人对汉衣冠的认同也成为了民族意识的一部分。

汉朝是中国最重要、最强盛的王朝之一,也是中国封建王朝以中央集权的国家概念最早、最完备、最先进、最强大的王朝,汉人的称谓由此而来。在两汉四百多年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汉域本土民族文化蓬勃发展,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和审美成就。在经济、科技、文化、军事上全面领先于当时世界的汉帝国,为华夏儿女留下了永远的自豪。今天,占据绝大多数的中国主体民族“汉族”,就是以汉朝的名字命名的。  

五胡乱华之时,原先在中原地区的知识分子及各阶层人民大量逃亡到南方,保留了中原文明的火种,而逐渐把江南开发成繁华富庶之地,这一事件史称“ 衣冠南渡”。

到了宋元明时期,异族明确地用“汉服”来指称汉人衣冠,如“辽国自太宗入晋之后,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金国熙宗甚至“循汉俗,服汉衣冠,尽忘本国言语”。满清以此为鉴,对服汉衣冠、束发者治重罪,汉服遂亡。  

1644年,清军入关,满洲人逐渐占领整个中国。为巩固满洲贵族在中国的统治,清朝统治者相继颁布了“剃发令”和“易服令”,下令禁止穿着汉式的传统服饰,用屠刀强迫广大汉人依从满洲习俗“剃发易服”,改为满人的发型、改穿满人服饰马褂、长衫,不从者会被处死。

清朝的“剃发易服”政策压制了汉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尊,挫伤汉人的民族情感,摧残瓦解了华夏的传统文化习俗,加重了清朝的民族矛盾,是满清政府实行民族压迫的铁证。剃发易服与文字狱、屠城、圈地、投充、逃人、禁关等并称“清朝六大弊政”。就这样,自1645年起,伴随着清军用屠刀强制推行“剃发易服”,使得广大汉服与汉族断绝近乎三百年。“剃发易服”政策的执行与满清王朝相始相终,一直延续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结束。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1912年宣统帝退位,清律废除,大多数中国人都开始剪去辫子。“发辫之所由来,由于满洲之入中原”,“发辫之消除,亦与满洲而俱尽”。

尽管“剃发易服”政策已经随着清朝的覆灭而消失,但它的影响却一直延续到今天。经过满清统治中国二百多年的影响,满人服饰,诸如旗袍、长袍马褂等,却在民国以后保留了下来,经过西式裁缝改良,成为所谓“中国衫”、“唐人衫”、“唐装”。

民国以后,旗袍马褂摇身一变,更名叫做“唐装”。今天被奉为至宝的所谓的“国服唐装”实际就是满人的旗装、马褂的变种。

尽管旗装、马褂曾经是满洲人对汉人征服与压迫的象征,但却长期被现代人误当作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

汉服复兴,又称汉服运动,是一系列穿着汉服、宣传汉族文化的运动,属于华夏文化复兴运动中的一部分,通过汉服同胞复兴传统服饰的方式进而推广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方法。

1911年辛亥革命,满清覆灭,随后汉文化复兴的意识开始复苏。但由于战乱频繁与时局动荡因素,加上人们的思想趋于西化,改穿西式服装,汉服复兴在当时并没有获得广泛关注。

进入21世纪后,服装的禁忌逐渐宽松,一些人又重新宣导恢复传统汉服并身着汉服进行推广。而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与汉族民族意识的初步觉醒,人们开始审视自己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当今中国社会有部分人士主张恢复汉服,社会各界对于“汉服”之定义以及汉服运动之内涵亦有异见。在现代中国服装高度西化影响下,汉服尚未能成为主流。



【汉服的文化内涵】

汉服是从“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衣裳发展而来。古老的天子六服、王后六服、儒服、剑服位于汉服体系的中心,沿袭四千多年。冕服是一切汉服的根源,也最能体现“绝地天通”的华夏信仰,更是汉人千年来祭神祀祖,与天地交通的吉服。 天子六服和王后六服相加不仅象征天之大数十二,也分别代表乾坤天地、三辰五行之天道,以分别代表了汉服的两种基础服制——衣裳制和深衣制。 

孔子在姬姓鲁国衣逢掖之衣,来自周公的燕居之服,长居宋国则冠章甫之冠。“章甫之冠”指的是一种殷冠,周朝叫委貌冠或缁布冠,治理朝政所冠。庄子则提到了儒服以及武士之服剑服。因此儒服又成为后世的道袍。因此儒服和剑服成为华夏王朝文武百官的法服,也是士大夫和武士的汉服基本服制。

>>更多养生专题

两性养生

栏目排行

  • 四季
  • 人群
  • 运动
  • 中医
  • 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