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网首页 | 四季养生 | 节气养生 | 养生人群 | 女性保健 | 中医养生 | 针灸推拿 | 运动养生 | 瑜伽 | 太极 | 明星养生 | 养生减肥 | 养生丰胸 | 茶道养生 | 养生文化
首页 > 日常养生 > 保健学堂 > 正文

糖尿病早期怎么控制 早期糖尿病的最佳疗法

发表日期:2017-12-14 15:55:16 | 来源 :中医养生网 | 点击数: 次

potoshsop官方下载,沧州天气预报查询,大庆油田子女签约

  糖尿病早期怎么控制 早期糖尿病的最佳疗法

  养生之道网导读:不吃药怎么控制糖尿病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对于糖尿病来说不吃药控制是很难的,其实只要你用对方法,不吃药也是可以控制糖尿病的,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不吃药怎么控制糖尿病?

  不吃药怎么控制糖尿病

  1、多运动

  每天出去慢跑或是散步。

  2、饮食控制也很关键

  同样有糖尿病的陈先生介绍,以前都要吃1碗半到2碗的饭,而现在每餐的主食基本控制在1两半左右。早晨一包牛奶和一个鸡蛋,午餐和晚餐主食均为一两半的米饭,另外青菜、鱼肉等总量每餐约半斤左右。

  3、随时与医生进行沟通,定期复查

  有时候遇到应酬要喝酒,陈先生都会先问问医生,医生说要少喝就少喝,不喝就不喝。

  4、每天检测血糖

  同时记录自己的一日三餐,这是陈先生每天必做的一件事。陈先生家中书房里厚厚的一摞笔记本都记录下了他这一年多来,每天的饮食和血糖值。

  5、多阅读健康类书籍

  增加自己对疾病的了解程度。

  不吃药怎么控制糖尿病

  注重空腹血糖

  近年来,空腹血糖是否达标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专家表示,糖尿病患者在无低血糖的前提下,血糖越接近正常,糖尿病并发症越少。他们建议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目标应该追求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空腹及餐前应该控制在6.1mmol/L以下。

  专家指出,糖尿病是因人体胰岛功能衰退而引发糖、蛋白质、脂肪及水等代谢紊乱的综合征。其临床诊断和治疗主要参照三个指标,即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其中空腹血糖是指至少8小时没有进食热量后的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而餐后血糖则指用餐后的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则反映个人近8至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

  我国糖尿病患者受饮食习惯影响,血糖升高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因此大部分患者更重视餐后血糖监测与控制,而对空腹血糖关注较少。这样的观念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存在一定风险。在综合了多项循证医学研究结果之后,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日前公布的《2013年AACE糖尿病综合管理流程》提出了明确且严格的空腹血糖控制目标: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应该追求达到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空腹及餐前应该控制在6.1mmol/L以下,且无低血糖发生。

  空腹血糖的重要性首先在于空腹血糖是全天血糖的基础,餐后血糖依附于空腹血糖。空腹血糖主要来源于肝糖原输出,而餐后血糖则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饮食、餐时胰岛素分泌、外周抵抗、餐后运动,等等。因此控制空腹血糖比控制餐后血糖更简单安全灵活,也是个体化治疗的基础。

  其次、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对总体高血糖的贡献比例不同,随着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空腹高血糖对总体高血糖的贡献则逐渐升高。尤其是对于口服降糖药治疗不佳的患者,空腹高血糖对糖化血红蛋白的贡献率高达76%至80%。而经过基础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下降后,大部分患者的餐后血糖也随之下降。因此,控制空腹血糖对于控制餐后血糖和整体血糖水平都至关重要。

  在无低血糖的前提下,空腹血糖越接近正常,其并发症越少。空腹血糖每降低1mmol/L,总体卒中风险降低21%,缺血性心脏病风险降低23%,心血管死亡率降低19%。

  此外,专家们强调重视空腹血糖的同时,建议胰岛素治疗方案的血糖管理应遵循“先空腹后餐后”的血糖控制顺序。也就是先使用基础胰岛素对空腹血糖进行管理,通过调整基础胰岛素剂量帮助患者空腹血糖低于6.1mmol/L,空腹血糖达标后可推动整体血糖达标,如果仍不达标再进行餐后血糖管理。

  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多少算是达标?

  2013年版《AACE糖尿病诊疗路径》提出了更加严格更加明确的空腹血糖控制目标:空腹或餐前血糖<6.1mmol/L,且无低血糖发生,这才是全面意义上的血糖达标。通常空腹血糖在4.4-6.1mmol/L属于良好,空腹血糖≤7.0mmol/L为控制一般,空腹血糖>7.0mmol/L为控制较差。

  此外,空腹血糖指在8~12小时内无任何能量摄入,即不进食物,可以喝水的情况下检测的血糖,一般在早上7点左右检测较为合适。

  哪些方法可以控制空腹血糖呢?

  专家建议:空腹血糖高的患者,首先要调整生活方式,因为生活方式干预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例如:1、注意减少晚餐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摄入,最好在睡前3小时吃晚餐,晚8点后不要进食; 2、增加晚餐后的活动量,如晚餐后1小时步行30~60分钟 ;3、通过控制饮食和运动,把体重控制目标范围内。如果生活方式干预不能把空腹血糖降下来,就需要加用药物治疗了。

  看了以上的介绍,现在你了解管理空腹血糖的重要性了吧,糖尿病人要重视控制空腹血糖哦。

  糖尿病人吃什么水果好

  杏: 改善血液循环、调节血脂、保护血管;

  樱桃:增加人体内部胰岛素的含量;

  草莓:辅助降血糖;

  李子:适于虚劳有热型糖尿病;

  山楂:预防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荔枝:含有降血糖的物质;

  橄榄:预防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无花果:低糖高纤维果晶;

  西瓜:适于糖尿病合并肾病的患者;

  甜瓜:对糖尿病合并肾病的患者有益;

  木瓜:降低血糖;

  桃子:降低餐后血糖;

  杨桃:迅速补充水分,生津止渴,降血糖;

  猕猴桃:调节糖代谢;

  橘子:预防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出血;

  柚子:调节血糖水平;

  橙子:预防糖尿病;

  柠檬:预防脏器功能障碍等糖尿病并发症;

  芦梨:有助于胰岛B细胞的修复;

  酪梨:对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有效;

  苹果:减少血糖含量,预防糖尿病;

  菠萝:减少对胰岛素和药物的依赖性;

  椰子:适于糖尿病烦渴多饮者;

  石榴:降低因糖尿病造成的心血管病风险;

  番石榴: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火龙果:更适合老年糖尿病患者食用。

  糖尿病人吃什么蔬菜好

  苦瓜:被誉为“植物胰岛素”;

  黄瓜:糖尿病患者最好的亦蔬亦果的食物;

  南瓜:提高糖尿病患者分泌胰岛素的水平;

  冬瓜:抑制糖类转化为脂肪;

  银耳(白木耳):对胰岛素降糖活性有明显影响;

  海带:改善糖耐量,降低血糖,保护胰岛细胞;

  紫菜:降低血液黏稠度;

  香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病都有利;

  平菇:防治高血压症、心血管病、糖尿病等;

  草菇:降低血浆胆固醇含量;

  口蘑: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

  松茸:对糖尿病有特殊的治疗作用;

  鸡腿菇:预防动脉硬化心脏病及肥胖症;

  金针菇:减轻或延缓糖尿病合并症的发生;

  青椒:辅助调节血糖;

  辣椒:显著降低血糖水平;

  茄子:预防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出血;

  莲藕:抑制尿糖、生津止渴;

  山药:控制饭后血糖升高;

  菊芋:控制血糖、降低血脂、治疗肥胖症;

  荸荠:辅助治疗糖尿病多尿;

  魔芋:有效降低餐后血糖;

  洋葱:刺激胰岛素的合成及释放;

  大蒜:明显抑制某些葡萄糖的生成酵素;

  西红柿:适合糖尿病患者每日食用;

  西葫芦:促进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

  胡萝卜:防治糖尿病、血管硬化,降低胆固醇;

  白萝卜:稳定胰岛的结构与功能;

  芹菜:平肝利尿,降血糖;

  芥兰:延缓食物中葡萄糖的吸收;

  菠菜:更适合2型糖尿病患者;

  香菜:辅助降血压;

  苋莱:减少糖尿病并发症;

  荠菜:有益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

  莼菜:辅助治疗糖尿病、抗癌和降血压;

  豆芽:控制餐后血糖上升;

  豌豆苗:有益于2型糖尿病患者;

  空心菜:有益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

  裙带菜:降血糖、辅助治疗糖尿病;

  石花莱:延缓食物中葡萄糖的吸收;

  马齿苋:促进胰岛分泌胰岛素;

  大白菜:预防糖尿病和肥胖症;

  圆白菜:糖尿病和肥胖患者的理想食物;

  紫甘蓝:降血糖、消暑止渴;

  白菜花:改善糖耐量和血脂;

  西兰花: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莴笋:促进利尿、降低血压、预防心律紊乱;

  竹笋:使餐后血糖平稳,辅助降糖;

  芦笋:调解血液中脂肪与糖分的浓度;

  芦荟:能持续降低血糖浓度;

  仙人掌:有利于控制糖尿病病情。

  健康在线咨询

  欢迎咨询各类疾病、健康、养生问题,专家实时在线,1对1专业答疑解惑!

  养生之道网导读:糖尿病的最佳疗法是什么?很多糖尿病患者经过长时间的治疗后,仍然没有治愈糖尿病,对目前的治疗手段已经失去了信心,转而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那么, 有没有一种最佳疗法能治好糖尿病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糖尿病的心理疗法:

  糖尿病目前虽还没有根治方法,但绝不是不治之症,糖尿病完全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因此当自己患有糖尿病时,绝对没有必要过分紧张和恐慌,通过积极治疗,患者完全可以过正常人的生活,享受健康人的寿命。

  心理健康是糖尿病治疗的前提。糖尿病是一种公认的身心疾病,因此,要正确看待这一疾病,保持好良好的心态;同时,要多通过看书籍、听讲座等形式学习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积极主动地去管理、控制好疾病的发生。

  糖尿病的最佳疗法

  二、糖尿病的饮食疗法:

>>更多养生专题

两性养生

栏目排行

  • 四季
  • 人群
  • 运动
  • 中医
  • 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