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网首页 | 四季养生 | 节气养生 | 养生人群 | 女性保健 | 中医养生 | 针灸推拿 | 运动养生 | 瑜伽 | 太极 | 明星养生 | 养生减肥 | 养生丰胸 | 茶道养生 | 养生文化
首页 > 四季养生 > 节气养生 > 正文

惊蛰节气的民间习俗 今日惊蛰不得不知的风俗习惯和养生秘籍

发表日期:2017-03-07 09:59:35 | 来源 :中医养生网 | 点击数: 次

赵中祥,河间贴吧,仙人谷

惊蛰节气的民间习俗 今日惊蛰不得不知的风俗习惯和养生秘籍

  梁永刚 | 文

  2016年的“惊蛰”这一天,是在3月5号,农历正月27。

  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惊蛰也被称为二月节,顾名思义就是农历二月的节日,但也不是绝对的,比如今年的惊蛰就出现在正月。

  古人云,蛰者,藏也。寒冷的冬天,昆虫、小动物藏入土中冬眠,古人称之为“蛰”。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是这样描述惊蛰的: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意思是说大地回暖,春雷乍动,万物重生,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古人将惊蛰15天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桃始华”的意思是桃花开始盛开,“仓庚鸣”的意思是黄鹂开始鸣叫,“鹰化为鸠”的意思是鹰变成了鸠。

  当然,动物之间是不会相互变化的,鹰也不会变成鸠,古人只是看不到鹰了,发现鸠逐渐多起来,就误认为是“鹰化为鸠”。

  在古代,人们还有一种错误的认识,普遍认为冬眠的动物是被春雷震醒的。古人受百虫被春雷震醒这一认识的误导,于是将这一天称之为“启蛰”。

  这个名称一直用到汉朝皇帝汉景帝刘启的时代,为了避皇帝名讳,才将“启蛰”改为“惊蛰”。

  后来虽然经历了一次次改朝换代,但由于惊蛰听起来更响亮生动,因此一直沿用至今。

  

  记得上小学时,我曾经好奇地问当教师的父亲,惊蛰是什么意思?父亲怕我不理解,指着“蛰”字告诉我,下面有个虫字,指的就是蛇啊蛙啊一些在地底下冬眠的小动物。

  咱乡下有句俗话“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说的就是惊蛰日天上要打雷,听到隆隆作响的雷声,那些藏在土里过冬的虫子就苏醒了,开始拱出地面。

  父亲形象生动的解释不仅让我明白了惊蛰节气的含义,同时也让我牢牢记住了笔画较稠的“蛰”字。

  

  后来,受好奇心的驱使,每年的惊蛰日里我期望着能听到滚滚春雷,可每次都是以失望而告终,于是我开始对父亲当初的话语产生怀疑,没有雷声的惊蛰,能叫惊蛰吗?小虫子又怎么从睡梦中惊醒?

  等我上到初中时,一位博学多识的老师才解开了我心头的谜团,原来我国幅员辽阔,“惊蛰始雷”的说法主要指南方,北方尤其是中原地区的惊蛰日是很少打雷的,要想听到春雷,还要耐心等上一段时间。

  不过,惊蛰节气却是要吃梨的,一说此时正是害虫复苏之日,吃梨寓意与害虫分离,庄稼不生虫害五谷丰登;另外一说此时春寒料峭,气温多变,吃梨寓意让疾病远离,一家人健康幸福;

  

  在民间,惊蛰这天除了吃梨,还有一个习俗就是祭白虎。在我国民间传说里,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惊蛰这天出来觅食,所以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以脱离是非缠绕。

  “春雷惊百虫”,惊蛰前后正是春意萌发万物复苏的时节,包括毒虫在内的各种蛰伏的昆虫开始苏醒并惊而出走,活动日渐频繁,踪迹遍及四处。

  正所谓“春杀一虫,胜过夏杀一千”,在豫中平原的乡村,惊蛰这一天是农人们约定俗成的“杀虫日”。

  况且,此时虫子刚刚起蛰,身体各种机能还没有完全恢复,趁其虚弱之际围歼除之,可以说是正当时。这也应了那句乡谚“杀虫没有巧,只要动手早”。

今年3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的“惊蛰”,

  乃春季第叁个节气。

  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

  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蛰”是藏的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黄莺鸣、燕飞来的时节。按照一般气侯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过冬的虫卵开始卵化。

  惊蛰有吃梨的习俗。

  据说,这个习俗源于山西祁县渠家。渠家先祖本身长子县人,最初以上党的麻、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后渐有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在清雍正年间,渠家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时,正值惊蛰之日。临别前,父亲拿出一颗梨让他吃了并告诫道:“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今日你走西口,吃过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

  渠百川走后,经商致富。后来的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惊蛰节气前后,冷暖空气交替开始频繁。此时,“春捂”不能忘,保持微微出汗,以帮助抵御渐退的寒气,有助于气血流通,顺应阳气的升发。惊蛰以后,气候仍然干燥,补充水分也是很必要的。那么惊蛰养生原则有哪些呢?

  1、调节情绪,益于身心

  情绪不畅会使人体气滞、血淤、痰阻。长期气机不调达人体就会生病。如果按照四季养生要点来划分,春季养肝是重点。

  立春后肝阳上升,肝气呈旺盛状态,此时暴怒最易伤肝并影响肝的疏泄功能,使人体气机出现紊乱,百病因此趁虚而入。心绪平和可使五脏功能协调,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

  惊蛰过后,人们最好能够坚持早睡早起,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春天万物复苏,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

>>更多养生专题

两性养生

栏目排行

  • 四季
  • 人群
  • 运动
  • 中医
  • 名家